浙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
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总体情况如下:
一、培训目标与指导思想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健身知识等方面的作用。
二、培训对象与遴选培训对象主要从有志愿服务意愿的健身骨干中遴选,围绕群众健身需求,突出“爱健身、有情怀、懂技能、会组织”的目标导向。
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涵盖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职责、健身技能、组织能力、综合管理等方面,坚持“训用一致”原则,加强实操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丰富培训项目,结合地方特色和各地需求增设健身效果好、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项目,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培训。
四、培训模式与机制培训模式包括线上线下贯通的培训模式,线上培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线下培训以健身技能传授为主,将短期集训转变为常态化培训,使每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掌握12个项目技能。
五、培训师资培训团队主要由理论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专项技能突出的体育专业教师、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社会组织骨干等组成。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一般为35天,每期学员6080人,培训日期和地点以补充通知为准。
七、培训费用参加培训学员的食宿费由主办方负责,往返差旅费自理,超编人员及提前报到和逾期离会者费用自理。
八、晋级与激励机制根据《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晋升至二级,在担任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期间,原则上要在平台志愿服务满160个小时以上;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晋升至一级,在担任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期间,原则上要在平台志愿服务满120个小时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履职情况经平台审核后,获得相应积分,作为奖励和评优的主要依据。
九、网络注册与数据管理省体育局开发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各市、县(市、区)应结合实际完善相应功能,安排专人做好辖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平台实时采集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次数、服务时长和群众评价等量化指标,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晋级、激励、退出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十、服务与保障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明确协会工作职责,并委托其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具体管理工作,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有体育健身指导需求的组织、个人之间的桥梁纽带。
通过以上措施,浙江省致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浙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群众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训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浙江省居民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在此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运动科学、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运动科学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等,帮助指导员掌握科学运动的基本原理。
健康知识普及:普及慢性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提高指导员的健康教育能力。
技能培训:包括运动技能、急救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提升指导员的专业素养。
培训形式多样,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操演练等。其中,线上培训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线下培训注重实操,提高指导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训成果与影响
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指导员专业素养:通过培训,指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为群众提供更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
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培训后的指导员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与推广,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通过科学运动指导,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四、未来展望
浙江省将继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措施包括: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覆盖率。
创新培训方式:结合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相信在浙江省的努力下,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训将取得更大成果,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